查看原文
其他

这种中国产的小野味,占领了国外70%的家庭餐桌

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-07-01

通常人们提到珍馐美食,大概率会用到一个词——“山珍海味”。

山珍海味,顾名思义是指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。

中国幅员辽阔、地大物博,可食用的“山珍海味”品种繁多。耳熟能详的例如燕窝、松茸、鱼翅、海参等;还有一些我们鲜少能见到的,例如熊掌、鹿筋、鱼唇、裙边等。

海味,获取不易;山珍,难寻踪迹。

这些珍贵的食材,往往价格不菲,能让普通老百姓日常消费得起的少之又少。

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,却不仅限于此。有一种来自山林间的“小野味”,早就凭借其爽滑的口感、丰富的营养、和低廉的身价,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。

木耳,是一种生长在枯萎的树木上,通过吸收树木中的营养来提供自身生长所需养分的可食用菌。它的颜色多为黑褐色,皱巴巴得像个耳朵,因此而得名,全球各地都能寻觅到它的踪影。
图源/图虫创意

在中国,人们食用木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,戴胜者的《礼记》就有“食所加庶,羞有芝栭(ér)”的记载,这其中的“芝栭(ér)”指的就是菇、耳。

作为山珍的一种,木耳在我国隋唐时期就实现了人工栽培,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,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。

古人种植木耳,除了其食用价值外,更重要的是它能入药。中医认为,木耳性干、平,具有补气益肺,活血补血功效。

据查,古今木耳入药的药方多达384份,居菌类医方第二位,数量仅次于茯苓,足见其在药用领域的地位。

黑木耳种植 图源/百度百科

虽然木耳在全球各地都有零星种植,但仍然不妨碍中国成为黑木耳的主要生产国。

目前,中国年产量木耳超过700万吨,并且,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黑木耳出口国,国外70%的黑木耳消费量都源自于中国。

虽然黑木耳在中国分布广、产地多,但由于地理气候等原因,以房县、黄松甸、东至县、东宁四大木耳之乡最为有名。

这里出产的黑木耳,不仅在中国,在国际市场都赢得了不少盛誉。


01

湖北房县:唐朝就被钦点为贡品得“房耳”

房县,位于湖北省西北部,毗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。

房县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的地区,这里四季分明,年均气温10—15℃,昼夜温差明显。整个小县城群山环绕,树木茂盛,降雨丰富,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高达75%;再加上光照充足,无霜期长达223天,处在食用菌生长的“黄金线”上。

由于地形地貌的多样性,小气候优势明显,也为木耳的人工栽培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。

神龙架山脉 图源/123rf

从唐朝起,房县人民就有生产 、食用黑木耳的习惯。

据传,公元684年,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至房陵(如今湖北房县),心思郁结,久而成病。

中医以黑木耳入药,不料却被厨子误以为菜,炒入膳食中,李显吃了柔韧润滑的黑木耳,感觉神清气爽,以后就经常吃,回京后念念不忘,亲点“房耳”为贡品。

由于当时“房耳”产量极低,供不应求,房县当地曾一度出现“百姓皆种耳、官商皆收耳”的繁荣景象,由此推动了房县黑木耳大量种植的历史。

图源/网络

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在全国木耳评比的比赛中,房县的木耳因其色鲜、肉厚、朵大、泡发率高、营养丰富等特点,成为当时名震全国的优质木耳。

到了改革开放初期,房县就制定了“兴山富民”的农业发展政策,而发展木耳产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。

随后,房县木耳稳步发展,到了1991年,全县涌现出10个万斤木耳村、200多个木耳收入万元户,全县直接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。

房县黑木耳种植基地 图源/百度百科

如今,房县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,驰名中外的“木耳之乡”。

2020年,房县黑木耳还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。

目前,全县14个黑木耳主产区乡镇80%农户16万农民家家都发展耳菇,收入占农户收入的40%以上。

黑木耳耳林基地达到200万亩,黑木耳年产量达60万公斤,年产量占湖北省总产量的1/3,全国的1/8。

房县黑木耳产品销往日本、东南亚、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均实现产值9.2亿元,创汇9500万美元,真正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。 


02

吉林黄松甸镇:中国黑木耳第一镇

黄松甸镇,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东部,地处长白山脉延续山区。

这里虽然地势高寒,但森林覆盖率高达91%,山上的黄松树随处可见,加上田地多为沼泽形态,所以得名“黄松甸”。

黄松甸的冬季十分寒冷漫长,到了夏季昼夜的温差也很明显。

独特的气候条件,再加上水质清纯的威虎河水徐徐穿过,为黄松甸镇打造了一条长达20千米的无污染、纯绿色的食用菌生长环境。

长白山风光 图源/123rf

然而,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,黄松甸一开始并没有人种植木耳。

直到20世纪70年代,当时有村民尝试在黄松树木上打孔,利用木段在自然环境下进行黑木耳的栽培,但产量很低。

到了80年代后期,国家出台“天保工程”等林业政策,黑木耳种植户们开始利用黑木耳菌种(袋)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袋栽出耳试验,没想到大获成功,“黄松甸黑木耳”因此得名。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植木耳的队伍。

黄松甸黑木耳 图源/吉林农村报

为了让黄松甸黑木耳的品质和产量更上一层楼,上世纪90年代,黄松甸镇政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的科研团队展开合作,选育优质的品种,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,并将黑木耳菌种全部移至室外,进行全日光栽培。

这样产出的“小碗耳”,朵朵都像一只小碗,质地厚,口感好,营养丰富,深受市场欢迎。

2010年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黄松甸黑木耳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指导农户栽培黑木耳 图源/吉林广播网

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,在地方政府的合理规划下,黄松甸镇下辖的自然村,村村都有黑木耳合作社。全镇1.4万人,几乎家家都在从事黑木耳产业,没资金的村民,由村集体担保,可贴息贷款;没技术的村民,有农业大学的教授倾囊相授。

黄松甸的农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,从土坯房搬进砖瓦房,人均收入也翻了好几番。2021年,在电商销售的加持下,黄松甸镇一年销售黑木耳4万吨,销售额突破30亿元

黄松甸镇种植黑木耳的农民脸上洋溢着笑意 图源/中国吉林网

如今,黄松甸镇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黑木耳之乡和示范产业重镇,建成了“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”,被誉为“中国黑木耳第一镇”

黄松甸的村民也凭借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红利,大大提升了幸福感和收获感。


03

安徽东至县:华东地区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

东至县,位于安徽省南部,地处黄山余脉。

这里群山起伏、水系发达,森林覆盖率高达58.7%,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至县的土壤中富含硒等元素。

再加上东至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,全年雨量充沛,气候湿润,光照充足,四季分明,山区昼夜温差较大,为黑木耳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。

黄山风光 图源/123rf

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,东至县就有许多农户从事黑木耳种植。

随后的几十年里,黑木耳种植范围逐渐扩大,在全县食用菌种植品种中,黑木耳的占有率高达80%以上。

但原本被农户们寄以希望的黑木耳一度受到品种杂乱,退化严重,品质参差不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,难以打开销路。

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当地政府积极与省农科院联合研发,选育黑木耳新品种“皖黑木耳1号”。相比于普通的木耳,“皖黑木耳1号”的品质更优、出耳更早、长势密集,单位产量大大增加,经济效益显著提升。

图源/家在东至

黑木耳新品的选育成功,给了农户极大的信心。

2021年全县黑木耳种植数量从最初的20万菌棒发展到700万棒,种植面积达到900万平方米,年产量1.35万吨,产值超过12亿元。

不少农户还通过种植黑木耳或参与黑木耳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。家住东至县葛公镇留铺村的木耳种植大户唐大哥激动地说道:

我原先是做木匠的,收入只够一家三口日常开销。后来偶然机会看到镇党委、政府在讲解宣传木耳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,大受鼓舞的我下定决心转行种植黑木耳。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,我现在已种植黑木耳10万棒,黑木耳种植经济效益达80多万元,日子是越过越好了。
在东至县,像唐大哥这样通过种植黑木耳实现脱贫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
唐大哥家的木耳种植田 图源/池州新闻

现在,东至县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。

2020年,东至黑木耳还获得中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
走进东至县下辖的各村镇,一眼望去,一根根菌棒在土地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,一排排菌袋“吐”出一朵朵小耳,形成了村镇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
04

黑龙江东宁县:拥有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批发市场

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,属长白山脉的低山丘陵地带。

境内整体地貌呈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特征,土地肥沃,森林覆盖率高达88%,柞树、桦树等阔叶林面积分布较广。

同时,东宁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,气候湿润,阳光充足,昼夜温差和湿度都比较大,非常适合黑木耳自然生长。

桦树林 图源/123rf 

东宁黑木耳历史悠久,清咸丰十年(1860年)东宁就开始伐木采耳。

1971年,东宁建立了东北三省第一个食用菌试验站,当时就有不少人开始食用野生黑木耳。

到了20世纪90年代,东宁人发现当地黑木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,于是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。

由于先天优越的生长环境,东宁黑木耳的品质十分优越,不仅色如墨玉,肉质肥厚,其粗多糖和蛋白质、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区。

黑木耳营养成分 图源/黑龙江日报

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东宁县生产黑木耳的规模突飞猛进。

到了2015年,东宁县下辖的102个行政村全部开展黑木耳生产,年产量达7万吨,占中国总产量近四分之一,产值45亿元,仅生产木耳一项就使农民人均增收达2万元。

但由于农户追求面积数量的扩大,管理没能及时跟上,最后并没有达到与数量和投入相当的经济效益。  

东宁黑木耳生产基地 图源/黑龙江日报

产量上来了,下一步就是要考虑怎么让东宁黑木耳更值钱。

推动黑木耳精深加工,打开全国市场,加快外贸发展,是当下东宁人首要目标。

兴建黑木耳深加工厂;研发木耳酱、木耳糖等深加工产品;颁布黑木耳出口退税优惠政策;在淘宝、天猫、京东等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注册开店……东宁在发展黑木耳产业上走得每一步都有条不紊。

黑木耳菌种研发 图源/黑龙江日报

据了解,2021年东宁市黑木耳种植规模9亿袋,产量4.15万吨,占中国总产量的1/6,产值33.2亿元。

如今,东宁拥有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批发市场,年均交易黑木耳可达10万吨,交易额60多亿元,产品基本覆盖全国地级市,并出口韩、日、俄、欧美等国家和地区。

晒干的黑木耳 图源/黑龙江日报

黑木耳,不仅成就了中国四大木耳之乡,还切实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。

回顾房县、黄松甸镇、东至县、东宁县的木耳产业发展历程,我们也会发现,除了先天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外,勤劳肯做的决心、先进技术的支持、国家强有力的扶持,才是这一代中国农民最宝贵的财富。


超级乡村研究所
  四大木耳之乡综合评分:

*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。
参考资料:
[1]“素中之肉”——木耳,有何本事能让古代文人偏爱它? 
[2]美丽乡村纪事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特别对话:黄松甸村黑木耳发迹史
[3]全国木耳第一镇,中国木耳之乡——吉林黄松甸
[4]东至:黑木耳成就致富大产业 硒土地里种“黑金”!
[5]小木耳成为东至这里致富的“大功臣” 
[6]东宁黑木耳产业领跑全国
[7]数说龙江好味道|“天下第一耳”何以享誉全球? 
[8]百度百科


- END -


点击图片查看

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